水稻田收获前7-12天排水较好。
水稻一般采用间歇浅灌的方式灌溉,后期不可排水太早,会影响水稻灌浆和根系发育,造成养分损耗。
水稻长势好但生育拖后的地块,7月上旬还需排水晒田,促进生育转化。
7月中下旬需灌灌3寸深水,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,避免植株倒伏影响收成。
8月上旬需寸水浅灌,后期间歇灌溉,用水控温滋养根叶,确保水稻成熟度。
一、水稻田什么时候排水
1、水稻收获前7-12天排水较好。一般采用的是间歇灌溉法进行浅灌,可以让其根部保持良好的呼吸。在后期,排水太早会影响水稻的灌浆和水稻的强壮根系,引起养分消耗过早现象。
2、如果在水稻长势繁茂、生育拖后的地块,7月上旬就要排水晒田7-10天,控制无效生长,促进生育转化。
3、7月中下旬可以灌3寸深水,深水护胎孕大穗,对生育明显拖后、低洼地和多肥地要采取浅、晒、深、湿的灌溉方式,避免贪青倒伏,确保安全成熟。
4、8月上中旬要寸水浅灌,灌浆后期间歇灌溉,浅湿交潜,实现以水调温、以水调气、调水养根、调水保叶,这样才可以确保水稻的成熟度。
二、大雨后怎么管理水稻田
1、受淹水稻
(1)加强水分管理:受淹稻田浮泥得到沉实的基础上,间歇灌溉新鲜水,既保持土壤通气,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,促使上部节位产生更多的新根。若遇到高温烈日天气时,要适当保留水层。
(2)清洗叶面:对受淹叶片粘有较多污泥的水稻,要用清水冲喷叶片,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。
(3)看苗补肥:水淹后稻田养分流失较多,且根系生长受到影响,稻苗较弱小,要及时补肥。施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,稻苗受害轻的田块,施肥量可少一些,稻苗损伤重、还没有够苗和生势弱的稻田,要适当多施,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式,避免一次施肥过多,造成肥害伤苗;肥料种类以性的高氮复合肥较好。
(4)喷施叶面肥:叶面肥具有吸收快的特点,结合喷药进行根外喷施,可选用硝铵复合肥、磷酸二氢钾、尿素等,喷施浓度为0.3-0.5%,连喷2-3次。
2、一般稻田
(1)排水露晒田:对够苗的田块要立刻排水晒田,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,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,优化群体结构,增加群体通透性。
(2)增施钾肥:适当增施钾肥,不仅可增强水稻叶片的光合能力,促进有机物向籽粒运输,提高粒重和结实率;而且能使茎叶生长健壮,减少病菌的入侵。
(3)药剂防治:防治白叶枯病可用20%叶枯宁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,或20%噻菌铜悬浮液600-800倍液;防治纹枯病可用20%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800-1000倍液,或30%苯丙·丙环唑乳油1500-2000倍液;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-2000倍液,或40%稻瘟灵乳油800-1000倍液,或25%咪鲜胺乳油1000-1500倍液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