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宝典

三农学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作者:绿野春燕发布时间:2025-01-30 10:38:11

鲮鱼属于鲤科、鲮属鱼类,主要分布于珠江、闽江、元江、澜沧江等水系中,鱼体呈梭形、侧扁,腹部圆,无腹稜,须2对,鳞中等大,体上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色,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-9个鳞片基部呈黑色。

鲮鱼为杂食性鱼类,喜欢栖息于水体中下层,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,长大后以藻类、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,生长适宜温度范围25-30℃,生存温度范围7-32℃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一、鲮鱼简介

1、鱼种

鲮鱼是鲤科鲮属鱼类的统称,亦称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,主要分布于珠江、闽江、元江、澜沧江等水系及海南、台湾等地,其中尤以珠江西段分布最集中,每年4-9月游到江河中上游产卵,在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海南、台湾等地是重要的经济型鱼类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2、特征

鲮鱼体呈梭形,侧扁,腹部圆,无腹稜,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,头短,吻圆钝,眼侧位,口下位,上下颌角质化,须2对,鳞中等大,尾鳍深分叉,体上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,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-9个鳞片基部呈黑色,幼鱼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3、习性

鲮鱼是杂食性鱼类,喜栖息在水体中下层,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,体长1.4厘米以上时开始摄食浮游植物,体长4厘米以上时主要以藻类、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,生存温度范围7-32℃,最适生存温度25-30℃,水温低于7℃时鲮鱼很快便会死亡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二、鲮鱼和鲤鱼的区别是什么

1、科属分类

(1)鲮鱼:鲮鱼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脊椎动物亚门、辐鳍鱼纲、新鳍亚纲、鲤形目、鲤亚目、鲤科、野鲮亚科、鲮属淡水鱼类的统称,常见种类有土鲮、麦鲮、泰鲮、大眼鲮等。

(2)鲤鱼:鲤鱼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脊椎动物亚门、辐鳍鱼纲、新鳍亚纲、鲤形目、鲤亚目、鲤科、鲤亚科、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,常见种类有元江鲤、黄河鲤、黑龙江野鲤等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2、形态特征

(1)鲮鱼:鲮鱼体呈梭形,腹部圆,无腹稜,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,头短,吻圆钝,上下颌角质化,吻须粗壮,颌须短小,鳞中等大,背鳍无硬刺,尾鳍深分叉,体上部呈青灰色,腹部呈银白色,胸鳍后上方有鳞片形成的长菱形斑块。

(2)鲤鱼:鲤鱼体侧扁,腹部圆,口呈马蹄形,须2对,鳞有十字纹理,死后鳞不反白,从头至尾有胁鳞一道,不论个体大小都有三十六鳞,每鳞上有小黑点,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,体侧呈金黄色,尾鳍呈下叶橙红色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3、摄食习性

(1)鲮鱼:鲮鱼是偏植食的杂食性鱼类,其中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,幼鱼和成鱼阶段主要以浮游植物、藻类、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,亦喜食猪粪、牛粪、鸡鸭粪、米糠、麦麸等。

(2)鲤鱼:鲤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,荤素兼食,饵谱广泛,其中植物性食物主要有藻类及高等植物根茎、枝叶、果实、碎屑等,而动物性食物着主要有水生昆虫、软体动物、虾类等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4、栖息环境

(1)鲮鱼:鲮鱼是底栖性鱼类,一般不游到水体中、上层,常以下颌角质在水底石块、土块等上面刮食着生藻类,最适生存温度25~30℃,生存温度范围7~41℃,水温低于7℃会被冻死。

鲮鱼简介,又叫雪鲮、土鲮、鲮公等

(2)鲤鱼:鲤鱼是底栖性鱼类,常单独或成小群的生活在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池塘、湖泊、河流等水体底层,但季候变化、水温冷暖、气压高低、饵物环境等随时都会改变鲤鱼的活动区域。
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宝典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宝典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相关推荐
狗狗的眼睛中出现虫子如何处理,可注射盐酸左旋嘧啶或涂抹红霉素眼药膏
狗狗眼有虫,需要通过清洁生活环境卫生、注射浓度为5%盐酸左旋嘧啶、涂抹红霉素眼药膏、定期给狗驱虫等方式来避免寄生虫。狗狗症状轻并且无其他明显...
鱼苗的适宜放养时间,年后1-2个月、5-8月份均适合放养
鱼苗一般选择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,或年后1-2个月,或7-8月份放养。放苗前处理:放养鱼苗之前,每亩池塘使用60-100kg生石灰或1...
如何正确使用七星漂钓鱼,春、秋季几乎全天都可作钓
重铅找底:将大块铅皮装在铅皮座上,再抛入水中,随即移动最上面的漂豆,直到刚好露出水面。修剪铅皮:将最上面的漂豆往鱼钩方向下拉(拉动距离需大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