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部:发病时,叶片出现水渍状小点,后扩展为深褐色不规则斑点,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。当环境湿度较大时,病斑处出现菌脓。
果实:幼果染病后,果面出现略微隆起的小病斑。临近成熟时,围绕病斑的组织依旧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。
一、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症状
1、症状
(1)叶部
①初呈水渍状小点,随后就会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斑点,没有轮纹,四周具有黄色晕圈。
②湿度大时,病斑后期会看到有菌脓。
(2)果实
①幼果染病,初期会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。
②果实近成熟时,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,不同于其它细菌性斑点病。
2、防治方式
可以使用氢氧化铜、噻菌灵、络氨铜、中生菌素、噻菌铜、琥胶肥酸铜等进行防治。
二、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侵染循环
1、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病原菌可在番茄植株、种子、病残体、土壤和杂草上越冬,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,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。
2、播种带菌种子,幼苗即可发病,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,并通过雨水、昆虫、农事操作传播,以致导致流行,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%植株发病,就可传染整个地块。
3、田间发病后,病原细菌通过雨水反溅、雨露或保护地棚内浇水等传染途径,在植株表面具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,从植株自然气孔或伤口侵入,在田间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,加重危害。
4、病原菌随病株残余组织、土塘和杂草在田间越冬,病菌在干燥的残余组织内可长期成活,并成为翌年初侵染源。